创新推行“156”乡村建设工作机制|修旧如旧!沙县东门留住老街记忆
在沙县,
有个角落偏安一隅,
带着历史的厚重,
也带着脱胎换骨的新生。
这里,
便是东门的老街巷。
东大路历史街区提升改造项目地处东门老街中心,被列为核心保护区,占地面积约4.9公顷。4月28日,位于东大路的一栋传统民居合院内,工人们正忙着制作灰板壁、钉瓦条,现场切割机嗞嗞作响。
项目木作负责人黄裕右介绍:
“这是一栋清末的房子,由于年久失修,屋内有的柱子腐烂,房屋倾斜。我们尽量‘修旧如旧’,恢复房屋本来面貌。”
沙县区城市建设管理攻坚组工作人员卢祖年表示,由于街区内的建筑和市政管网常年失修,污水排放不畅,墙外光缆线路杂乱,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。
一边是
老街厚重的历史文化,
另一边是
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
二者如何兼顾?
近年来,沙县区精心保护、修缮历史街区,突出地方特色,注重人居环境改善,让城市留住记忆,让人们记住乡愁。
同时,全力推动东门历史街区提升改造工作,盘活街区历史资源,创造美好的城市空间,让生活在此处的居民生活得更方便、舒心。
目前,全县已完成街区内建国东巷、文昌巷、新巷、谢厝巷的四巷改造工作。其中,东大路历史街区改造自3月份施工以来进展顺利,预计今年底完工。
东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将重点展现沙县小吃等民间技艺及文化、闽学和多元宗教文化,以及传承至今的传统商贸文化等特色。同时,依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,植入文化、旅游、商业、休闲等多元复合功能,并通过整治环境、完善设施、提升服务等方式,打造成具有鲜明沙县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力街区,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和历史演进。

今年,我们主要采取新建、修缮和立面改造的形式,对东大路及两侧的房屋建筑进行景观提升改造。”卢祖年表示,项目建成后,将进一步恢复东门历史街区的历史风貌,便于居民出行以及游客观光旅游。
(记者:卢素平 张铃珑 陈庄敬)